|
Anastasios Sextos
-
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、博士
-
欧洲地震工程协会桥梁抗震评估及修复委员会联合主席
-
希腊地震工程协会主席
-
布里斯托大学地震与岩土工程方向学术带头人
-
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(ASCE)、欧洲地震工程协会 (EAEE)、美国地震工程协会(EERI)、地震工程模拟网络(NEES)以及国际桥梁协会(IABSE)等多个学术组织的成员
-
发表了60篇SCI检索高水平期刊论文以及100篇国际高水平会议论文
-
是多个国际知名期刊的编委及审稿人,包括《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》和《Frontiers in Built Environment》 副主编,《Computers and Structures》和《ASCE Natural Hazrds Review》 客座副主编
报告题目:
-
《Novel solutions for enhancing seismic resilience of highway bridges》
|
|
韩强
-
工学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
-
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副主任,道路与桥梁工程研究所所长
-
北京工业大学桥梁工程学科责任教授
-
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
-
中国地震学会基础设施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
-
《中国公路学报》副主编
报告题目:
|
|
李桓
-
香港理工大学建筑及房地产系讲座教授
-
曾任教于上海同济大学,澳大利亚悉尼大学(University of Sydney), James Cook大学,Monash大学
-
担任十个国际杂志的编委或主编
报告题目:
|
|
刘爱荣
-
教授、博士、博士生导师
-
广州大学-淡江大学工程结构灾害与控制联合研究中心主任
-
广州大学“桥梁与隧道工程”学科带头人
-
广东省高校“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”省级培养对象
-
广州市“羊城学者首席科学家”
-
广州市优秀专家、广州市优秀女科技工作者
报告题目:
|
|
Murat Dicleli
-
中东科技大学教授
-
中东科技大学工程科学系主任
-
Department Chair (METU)
-
Colla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, Strategic Planning Committee (Bradley)
-
Thesis Committees (Bradley, METU)
-
Tenure and Promotion Committee (Bradley, METU)
-
Bridge-Pal Committee (Bradley)
-
Tenure task Force (Bradley)
-
Task force on Doctoral Program Development (Bradley)
-
Head of Graduate Program Committee (METU)
-
Faculty Search Committee (METU)
-
Research Commission, Faculty of Engineering (METU)
报告题目:
-
《Performance-Based Design of Seismic Isolated Bridges in Cold Climates: A case Study.》
|
|
Najib Bouaanani
-
蒙特利尔大学理工学院教授
-
Co-director of the Northern Engineering Center
-
Seismic Effects Committee委员
-
CSRN -CSA S6-14 subcommittee on Seismic Isolation of Bridges (加拿大桥梁隔震规范编写委员会)委员
-
Committee on Earthquakes委员
-
Committee o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Dams of the Canadian Dam Association委员
-
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编委
-
Frontiers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编委
报告题目:
-
《The Evaluation of the 3D seismic performance of bridge piers》
|
|
Paolo Gardoni
-
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(UIUC)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、MAE Center负责人
-
Center for Risk-based Community Resilience Planning 的副主任
-
期刊Sustainable and Resilient Infrastructure的创始人和主编
-
多家国家和国际风险和可靠度分析领域委员会和组织成员,这其中包括国际土木工程风险与可靠度研究中心(CERRA)的理事会成员
-
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了100余篇文章,并参与编辑四本相关领域的书籍
-
参与了32项国家和国际组织资助的科研项目,项目资助资金超过两千九百万美元
报告题目:
-
《How to Develop Bridge Fragility Functions》
|
|
彭卫兵
-
浙江工业大学教授、工学博士
-
对倾覆问题的研究成果被2018年发布的《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》(JTG 3362-2018)倾覆规范条文编制者正面引用
-
多次作为专家受邀在央视新闻1+1、朝闻天下和新闻周刊等栏目中分析桥梁事故
-
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,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内相关工程中
报告题目:
|
|
王东升
-
河北工业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-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函评专家
-
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,自2006年起创建及领导“桥梁抗震与减震控制”研究团队
-
中国地震学会理事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技术推广委员会等7个分委会委员(理事)
-
河北省建筑学会土木工程抗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
-
“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”、“世界地震工程”等3个国家核心期刊编委
报告题目:
|
|
徐恭义
-
教授级高工、博士
-
全国工程设计大师
-
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
-
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和注册咨询工程师
-
英国特许工程师(CEng)和英国皇家土木工程学会Fellow
-
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
-
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
-
获全国首届杰出工程师奖、英国皇家土木工程师学会“2015年度杰出成就奖”、约翰·A·罗布林终身成就奖、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国际成就奖、全国“最美科技工作者”、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人才奖等荣誉称号
报告题目:
|
|
闫兴非
-
教授级高工
-
中国公路学会百优工程师
-
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(集团)有限公司长三角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
-
上海市技术带头人
-
上海市工业化装配化市政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
-
中国市政和公路工程工业化装配化产业联盟秘书长
报告题目:
|
|
颜海
-
教授级高工、工学博士
-
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(集团)有限公司 副总裁(副院长)、副总工程师
-
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理事
-
上海市公路学会桥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
-
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
-
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,国家优秀设计银奖1项,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3项
-
编制3项国家、行业和地方标准、著作1部,发表SCI论文5篇,获专利6项
报告题目:
|
|
赵灿晖
-
西南交通大学教授、博士
-
西南交通大学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、抗震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
-
中国钢结构学会钢-混组合结构分会理事
-
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韧性城乡分会理事
报告题目:
|
|
朱宏平
-
华中科技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-
长江学者特聘教授
-
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
-
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院长
-
中国建筑学会数字建造学术委员会主任
-
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
-
《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》常务副主编
报告题目:
|